【發現圖書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

  書 名 作者 出版年 書的位置 簡 介
1 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 蕭阿勤 2016 571.11 86562 本書廣泛分析台灣獨特的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現象,同時關注當代中國的經驗,深入發掘背後的理論意涵。
2 族群與國族認同的形成 許維德 2013 546.5 8465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從「認同研究」的角度切入「族群研究」和「國族主義」這兩個研究領域,對「族群認同」和「國族認同」這兩個重要概念進行探索。
3 誰是美國人 : 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亨廷頓,塞繆爾 2008 535.752 8493 因為接受同化的移民者大多都是西班牙裔移民,加上雙語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公民身分的價值下降,以及美國菁英的「去國家化」表現,美國的國家認同已經遭到侵蝕。
4 從反抗到重建 : 國族重構下的台灣族群運動 楊長鎮 2008 733.28607 8675 對於客家運動,嘗試做運動的自我定位,認為是國族重構下一種族群關係再界定的企圖,而「台灣客家」的建構正是本土質性的客家版詮釋
5 多元族群與客家 : 臺灣客家運動20年 張維安 2008 536.211 8763-2 本書收錄了16篇論文,依其主要論述內容,區分成三部分,分別為「發展與趨勢」、「實踐與影響」以及「回顧與前瞻」。
6 族群社会学 麥格,馬丁 2007 546.5 834 本書從歷史形成、社會經濟地位、偏見和歧視程度、文化和社會同化等不同維度討論族群關系問題,層次分明,框架清晰。 
7 臺灣族群政治與政策 施正鋒 2006 546.59232 8447-2 作者書名以「台灣族群」為主軸,收錄包含族群議題、語言議題、文化議題、族群政治議題,範圍多元而廣泛,諸多論題可以由小見大,概己涵蓋台灣當前族群政治與政策的重大爭議論題,實已建構出相關論點的大輪廓。
8 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 施正鋒 2006 571.07 8447 第一部分為總論,對於台灣國家認同的發展,作了綜合性的討論。第二部分介紹各國國家認同的現狀與發展。第三部分由文化層來考察台灣人的國家認同。第四部分由族群的角度來看國家認同
9 族群與社會 吳天泰 2005 546.507 8873 東華大學為慶祝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創立十週年暨創所人喬健國家講座教授七秩華誕,於2005年4月舉行「族群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出版此論文集
10 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 喬,健等 2005 541.26207 869 94 本叢書將主要包括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密切相關的調查報告、區域發展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等等。也主要結合社會學與人類的學科建設,從相關的學術理論、研究方法、重要專題研究等方面介紹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經典理論和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 
11 族群 : 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哈羅德. 伊薩克 2004 546.5 8855 族群認同正在帝國的廢墟上抽芽滋衍,在各種新文化與新政治的牆縫中探頭,使理想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憂心不已,他們相信,除了這條道路之外,一定還有更好的途徑讓人類的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12 風和日暖 : 臺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 高格孚 2004 546.9232 8346 作者是一位曾經在台灣住過五年以上的法國人,他也以台灣的外省人國家認同的轉變作為研究的主題,撰寫他在巴黎政治研究所的博士論文。這本書正是他厚達821頁的法文博士論文的精華部份中文摘要與改寫。
13 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 王甫昌 2003 546.59232 8435 到底「族群」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現象以及它對於當代台灣社會的影響?這是本書希望能夠回答的問題。
14 族群認同與群際關係 楊,國樞 主編 2003 541.76 8655 焦點論文:族群認同與群際關係,李美枝、李怡青〈我群與他群的分化〉、李美枝〈台灣地區族群與國族認同的顯性與隱性意識〉、莊耀嘉〈族群與偏見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莊靜怡、李美枝〈台灣地區的族群認同與對日態度〉;研究論文:陸洛〈人我關係之界定〉、鄭伯壎等〈家長式領導的三元模式〉
15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江,宜樺 1998 570.1 8335 本書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分析國家認同問題。作者首先界定國家認同為不同於統獨爭議之哲學性問題,然後依「自由主義VS.民族主義」的架構,詳細檢討西方當代學說對國家認同問題之處理,以及當代台灣統獨論述之理論類型。
16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 張茂桂 1993 541.3 8744 在臺灣,省籍意識一度造成族群衝突,有識之士則提出「臺灣命運共同體」一辭,盼能以開放多元的文化視角,客觀理性地觀照此一切身課題:撇開政經地位之強弱尊卑,徹底了解本土共存共榮的各族群,方能互信互諒,獲致整體性的國家認同。
17 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安德森,班納迪克 1999 571.11 8357 《想像的共同體》自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